自制雷达可行性分析与实施计划:基于市售部件与自定义设计
第一章:项目概述与雷达类型选择
DIY雷达项目简介
本报告旨在为希望“手搓”雷达的爱好者提供一份从概念到实现的详细可行性计划。该计划将利用市面上可购买的部件和部分自定义的电路板及外壳,构建一个功能性的雷达原型。自制雷达项目不仅能加深对雷达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电子工程爱好者的绝佳实践平台。通过此项目,参与者将有机会亲身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掌握射频、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和机械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
FMCW雷达原理与优势
FMCW(调频连续波)雷达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自制雷达项目的理想选择。
- 操作原理: FMCW雷达通过发射连续的调频信号,通常是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的“Chirp”信号,并比较发射信号与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之间的频率差(拍频信号)1。这种频率差与目标距离成正比,而相位差则与目标速度相关3。FMCW雷达的发射信号频率通常呈锯齿波或三角波形2。当电磁波遇到目标并反射回来时,由于传播时间(时延)和多普勒效应,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与当前发射信号频率产生差异。通过混频器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混合,得到中频(IF)信号,其频率即为拍频(Beat Frequency, fb)5。通过对IF信号进行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频率谱,谱峰对应的频率即可用于计算目标距离5。对于速度测量,FMCW雷达通常发射多个Chirp信号,通过比较相邻Chirp回波的相位差来计算目标速度4。
- 主要优势: FMCW雷达具备多项显著优势,使其在多种应用中表现出色。
- 高分辨率: 通过宽带调频实现高距离分辨率1。例如,在24GHz频段,250MHz的可用带宽可实现约0.6米的理论距离分辨率2。
- 测距测速测角: FMCW雷达能够同时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信息1。这使其功能全面,适用于复杂场景。
- 动态场景可靠检测: 该类型雷达在动态场景中表现出可靠的检测能力,常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防御和停车辅助系统等汽车应用1。
- 性价比高: 在民用领域,尤其是24GHz频段,FMCW雷达模块具有较高的性价比2。例如,24GHz模块成本通常在50-80美元,远低于77/79GHz雷达的100-200美元9。这对于预算有限的DIY项目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成本考量。
- 连续波特性: 相较于脉冲雷达,FMCW雷达发射连续波,避免了脉冲雷达的距离盲区问题,能够实现对近距离目标的探测。
脉冲雷达与多普勒雷达简介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雷达技术,本报告简要介绍其他两种常见雷达类型。
- 脉冲雷达: 脉冲雷达通过发射短时脉冲,并测量脉冲往返时间来确定目标距离。现代脉冲雷达常使用脉冲压缩信号,以同时保证探测距离和提高距离分辨率10。通过连续发射多个脉冲,并分析回波的相位信息,可以得到目标的速度11。脉冲雷达通常用于军事、气象和航空管制等领域12。
- 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雷达主要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目标的速度。当雷达与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回波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多普勒频移,通过测量此频移即可计算出相对速度12。这种雷达常用于交通测速、气象风速测量以及水下物体追踪等应用12。
为何选择FMCW作为DIY雷达的首选
综合考量技术特点、民用普及度和DIY友好度,FMCW雷达是自制雷达项目的首选。
- 综合能力强: FMCW雷达能够同时实现距离、速度和角度测量,功能全面,更符合“手搓雷达”的探索性需求2。这种多功能性使得DIY项目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 民用普及度高: FMCW和CW(连续波)是目前最常用的民用雷达调制方式,相关技术资料和市售模块更易获取2。这为DIY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硬件选择。
- 技术成熟度与可实现性: 24GHz FMCW模块在消费类领域(如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安防)应用广泛,市场上有大量集成度高、性价比好的模块可供选择,大大降低了DIY门槛2。这使得即使是非专业背景的爱好者也能较容易地实现功能性雷达。
- 相对简单的数据处理: 相较于脉冲雷达复杂的脉冲压缩和MTI/MTD处理10,FMCW的核心处理是FFT,对于DIY爱好者来说更易理解和实现5。
以下表格直观地对比了不同雷达类型在DIY项目中的优劣势,进一步阐明FMCW雷达为何是最佳选择,并为后续的方案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1:DIY雷达类型对比
特性/雷达类型 | FMCW雷达 | 脉冲雷达 | 多普勒雷达 |
---|---|---|---|
核心原理 | 频率差测距,相位差测速 | 脉冲往返时间测距,相位差测速 | 频率漂移测速 |
主要功能 | 距离、速度、角度 | 距离、速度、角度(需脉压) | 速度(多普勒效应) |
分辨率 | 高(距离、速度、角度) | 距离高(需脉压),速度 | 速度高 |
复杂性 | 中等(信号处理) | 高(脉冲生成、脉压、MTI/MTD) | 较低(简单CW) |
DIY友好度 | 高(模块化成熟) | 中低(高频脉冲生成和处理挑战) | 中等(简单测速) |
典型应用 | 汽车雷达、人体感应、液位计 | 军用、气象、空管 | 交通测速、气象风廓线 |
DIY部件可得性 | 24GHz模块丰富 | 较少现成高频脉冲模块 | 较少现成模块 |
第二章:核心部件选型与采购
ISM频段选择:24GHz的考量
在自制雷达项目中,选择合适的ISM(工业、科学、医疗)频段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成本和法规遵循。
- ISM频段概述: ISM频段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划定用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非许可频段17。这意味着在这些频段内操作的设备通常不需要单独的无线电许可证,但必须接受来自其他ISM设备或合法通信的干扰,且不得对它们造成有害干扰17。常用的ISM频段包括2.4GHz、5.8GHz、24.15GHz、61.25GHz等17。
- 24GHz频段的优势: 24GHz频段在DIY雷达项目中具有多重优势。
- 波长短,尺寸小: 24GHz的波长较短,使得天线和电路尺寸可以做得非常小巧,便于DIY项目集成2。这对于追求小型化和便携性的自制雷达尤其有利。
- 功能全面: 24GHz频段具备一定的可用带宽(如250MHz),可以实现测距、测角、测速功能,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2。
- 高性价比: 24GHz模块的成本相对较低2。例如,在车载应用中,24GHz模块的成本为50-80美元,远低于77/79GHz雷达的100-200美元9。这种成本优势对于个人爱好者来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 成熟应用: 24GHz毫米波雷达在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安防、液位计等消费类领域已广泛应用2。市场上有大量成熟的模块和解决方案可供选择,这为DIY项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 与更高频段的对比: 尽管77GHz和79GHz频段具有更宽的带宽(1GHz或4GHz),从而提供更高的距离分辨率2(例如,4GHz带宽可转化为3.75cm的距离分辨率4),但频率越高,电路设计难度越大,对板材和加工精度要求也更高2。对于DIY项目,24GHz在功能、成本和实现难度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DIY项目中的频段选择权衡是一个关键的决策点。用户希望“手搓雷达”并使用“市面上能买到的部件”[User Query]。ISM频段的“免许可”特性17极大地降低了DIY项目的法律和行政门槛。在ISM频段中,24GHz相较于5.8GHz19能提供更短的波长,从而实现更小的天线尺寸和更高的分辨率潜力2。同时,相较于77/79GHz9,24GHz的成本和设计难度显著降低2。这种成本-性能-可实现性的平衡,使得24GHz成为DIY雷达的“甜点”频段。24GHz模块的广泛民用应用2直接导致了其供应链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21,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其在DIY和消费级市场的普及。这种良性循环使得DIY爱好者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到高性能且价格合理的部件。因此,频段选择不仅是技术参数的考量,更是项目可行性、成本控制和法规遵循的综合体现。对于DIY项目,选择一个成熟且受法规支持的频段至关重要。
雷达收发器模块/芯片
雷达收发器是雷达系统的核心,负责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 集成模块: 市面上已有高度集成的24GHz毫米波雷达模块,这些模块通常集成了射频收发、中频电路、天线和MCU处理单元,只需少量外围电路即可构成完整的雷达传感器16。
- 产品示例:
- 英飞凌(Infineon): 提供K-LC、K-MC、K-LD、K-MD系列24GHz雷达传感器,部分型号(如K-LC7, K-MC3, K-LD7, K-MD7)可实现速度、距离、角度测量,甚至多目标探测8。K-LD7包含信号处理功能,K-HC1采用超外差结构以提高信噪比8。ST200是开发套件,支持CW/FMCW/FSK等模式开发8。
- 德州仪器(TI): 虽然其AWR1243是76-81GHz的FMCW收发器芯片组,具有4GHz可用带宽和多通道接收/发送能力,并集成了PLL、发送器、接收器、基带和ADC23,但TI在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有成熟解决方案,可作为技术参考。
- ADI公司: 提供24GHz雷达收发器芯片组,强调分立式解决方案的灵活性,以及PLL/VCO技术在FMCW雷达中的关键作用,可提升有效范围和精度24。
- 矽杰微(SGRsemi): 其24GHz毫米波雷达模块,即使带宽为200MHz,通过算法插值补偿也能达到+/-10cm的探测精度,且提供1发1收、1发2收、2发4收及级联配套芯片,应用范围广2。
- DFRobot/Seeed Studio: 提供即插即用的24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模块,如SEN0395(人体存在检测),价格亲民(约156元人民币),感应距离可达9-25米,带有UART接口,便于与MCU通信16。这些模块通常已内置天线和部分信号处理功能。
- 产品示例:
- 选择建议: 对于DIY项目,强烈建议从集成度高、带有UART或SPI接口的24GHz雷达模块入手(如DFRobot或Seeed Studio的产品)。这些模块简化了射频电路设计和调试的复杂性,让重心可以放在信号处理和应用层开发上。
毫米波雷达开发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射频微波电路、天线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雷达算法、嵌入式开发等多学科2。对于DIY爱好者而言,从零开始设计所有射频前端电路(如混频器、放大器)的难度极高,且需要昂贵的测试设备。因此,市面上成熟的集成雷达模块8是降低DIY门槛的关键。这些模块将复杂的射频部分封装起来,让用户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微控制器编程和信号处理算法上,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
毫米波雷达模块的“一发一收”与“多发多收”的区别2直接影响了雷达的功能。一发一收模块通常只能实现多普勒感应、测速、FMCW测距,不含角度信息。而要实现角度信息,则至少需要一发两收的配置,通道数越多,角度分辨率越高2。DIY初期可选择一发一收模块简化,后期可升级为多发多收模块以实现更高级的功能。DIY项目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利用成熟的模块化部件,可以快速搭建起基本功能,验证核心原理,再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定制化设计中。
以下表格为用户提供了市面上可购买的24GHz雷达模块的概览,包括其主要功能、特点和适用场景,帮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表2:24GHz雷达模块/芯片主要供应商及产品特性
供应商 | 产品系列/型号 | 主要功能 | 特点 | 典型应用 |
---|---|---|---|---|
英飞凌 | K-LC/K-MC/K-LD/K-MD | 测速、测距、测角度、多目标探测 | 小型、低成本、高灵敏度、集成信号处理 | 智能照明、安防、智能家居、交通 |
DFRobot/Seeed Studio | SEN0395等模块 | 人体存在、静止、运动感知、测距 | 即插即用、UART通信、价格亲民 | 人体感应灯控、广告屏唤醒、智能安防 |
矽杰微 | 24GHz系列模块 | 测速、测距、测角度(多发多收) | 高性价比、算法插值补偿精度、多种收发配置 | 智能家居、水文、交通、安防、无人机 |
ADI | 24GHz收发器芯片组 | 距离、速度、角度精度 | 分立式设计灵活、PLL/VCO性能优异 | 高性能雷达解决方案 |
微控制器(MCU/DSP/FPGA)选型
微控制器是雷达系统的“大脑”,负责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系统控制。
- MCU(微控制器): 适用于数据量较小、实时性要求不那么极致的应用。
- STM32系列: 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具有丰富的GPIO、ADC、DAC和通信接口。部分型号具备DSP指令集,可用于数字信号处理27。STM32可用于DDS信号发生器,通过DMA传输数据,实现3MHz任意波形生成,采样频率受主频限制28。编程主要使用C语言,开发生态成熟27。
- ESP32系列: 集成Wi-Fi和蓝牙功能,成本低廉,社区支持活跃。ESP32-C3和ESP32S3等型号可与24GHz雷达模块配合使用,实现人体存在检测、数据上传云端等功能29。支持Arduino IDE和MicroPython编程31。
-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专为快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运算设计,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可完成乘法和加法,程序和数据空间分离,具有快速RAM等特点27。
- 应用场景: 适用于对FFT、滤波、相关运算等信号处理有高性能要求的场景。德州仪器(TI)的毫米波雷达芯片已将DSP集成到单芯片中,用于处理雷达数据4。
-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适用于需要极高并行处理能力和灵活硬件定制的场景,例如雷达前端的信号采集、混频和滤波等高速处理33。
- 应用场景: 在导航雷达系统中,FPGA可作为信号处理核心,处理中频信号,而DSP进行后处理33。
- Raspberry Pi(树莓派): 作为高性能单板计算机,可以运行Linux操作系统,提供丰富的计算资源和I/O接口。
- 应用场景: 可用于雷达信号的软件化处理,如Python环境下的数据采集、滤波、杂波抑制、动目标检测、恒虚警和测角等34。也可用于生成RF信号(DDS),但实时性可能不如专用DSP/FPGA35。
- 选择建议:
- 入门级DIY: 推荐ESP32或STM32。ESP32集成Wi-Fi/蓝牙,适合物联网应用;STM32性能更强,生态成熟。两者均可通过UART/SPI与雷达模块通信。
- 进阶DIY(追求更高性能/复杂算法): 考虑集成DSP的雷达芯片方案(如TI的AWR系列,虽然是77GHz但原理相似),或使用Raspberry Pi进行软件算法原型验证。如果需要极高实时性或自定义硬件加速,可能需要FPGA,但这会显著增加项目复杂度和成本。
以下表格对比了不同微控制器平台在DIY雷达项目中的适用性,包括其处理能力、编程语言、成本和生态系统,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计算平台。
表3:常用微控制器平台对比
平台 | 处理器 | 典型应用 | 编程语言/环境 | 优势 | 劣势 | DIY适用性 |
---|---|---|---|---|---|---|
STM32 | ARM Cortex-M | 嵌入式控制、DSP | C/C++ (Keil, IAR) | 性能强、生态成熟、资源丰富 | 学习曲线较陡峭 | 适合有一定编程基础、追求性能的用户 |
ESP32 | ESP32-C3/S3 (RISC-V/Tensilica) | IoT、智能家居 | Arduino/MicroPython | 集成Wi-Fi/蓝牙、成本低、社区活跃 | 实时性可能不如专用DSP | 适合初学者、物联网应用 |
Raspberry Pi | ARM Cortex-A (SoC) | Linux应用、原型开发 | Python, C/C++ | 计算能力强、操作系统支持、丰富的库 | 实时性不如MCU、功耗较高、体积大 | 适合算法原型验证、数据可视化、复杂应用 |
DSP芯片 | TI C6000系列等 | 雷达信号处理、通信 | C/C++ (专用IDE) | 极高信号处理性能、实时性强 | 成本高、编程复杂、通用性差 | 适合追求极致性能、有专业背景的用户 |
FPGA | Xilinx/Altera | 高速信号采集、硬件加速 | Verilog/VHDL | 极高并行性、可定制硬件逻辑 | 学习曲线最陡峭、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 适合需要底层硬件控制、极高实时性的专家级DIY |
其他关键射频元件(混频器、放大器等)
对于选择集成度较高的雷达模块(如DFRobot、Seeed Studio的24GHz模块),这些模块通常已内置混频器、放大器和天线,无需额外采购分立元件16。这极大地简化了DIY项目的硬件复杂性。
如果选择更底层的射频芯片(如ADI的24GHz收发器芯片组),则可能需要额外的混频器和放大器。ADI公司提供多种次谐波混频器(20-34GHz)和宽带集成上/下变频器,可用于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和放大36。这些分立元件的选购和集成需要更专业的射频知识和测试设备。
第三章:自定义电路板(PCB)设计与制造
高频PCB设计基础:阻抗匹配与信号完整性
自定义电路板(PCB)设计是自制雷达项目的关键环节,尤其在高频应用中,阻抗匹配和信号完整性至关重要。
- 阻抗匹配: 高频信号在传输线上的阻抗必须与源端和负载端阻抗匹配(通常为50Ω或75Ω),以避免信号反射,确保信号能量最大化传输38。线宽、介质厚度、介电常数是决定特征阻抗的关键因素38。设计时,应保持走线宽度一致,避免线宽突变,因为这会导致阻抗不均匀和反射38。如果无法避免线宽变化,应尽量减少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以降低其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40。
- 信号完整性: 信号完整性是对电信号质量的一种衡量,不良的信号完整性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性能下降甚至硬件故障41。
- 影响因素: 电磁干扰(EMI)、串扰、阻抗失配和信号衰减是影响信号完整性的主要因素42。在高频时,走线的电感作用更大,传输线阻抗以及地平面和电源层的感性都会显著影响信号完整性41。
- 设计原则:
- 走线弯曲: 避免直角弯曲,推荐使用45度弯曲(斜切式弯曲),以减少有效线宽变化和时滞40。
- 信号隔离: 射频传输线之间应保持足够距离,避免长距离平行走线,以减少耦合39。高速数字信号线应独立布置在与射频信号线不同的层上,以防止数字噪声耦合到射频信号39。
- 电源/地线: 电源线和地线应尽可能宽且靠近,以降低阻抗38。采用专用层布置电源线,并安装适当的去耦/旁路电容,以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并降低噪声38。
板材选择与层叠结构
高频电路板的材料选择和层叠结构对雷达性能有决定性影响。
- 高频板材: 对于毫米波雷达,选择低损耗、介电常数(Dk/Er)稳定且受控的高频板材至关重要。
- 推荐材料: 罗杰斯(Rogers)和泰康尼克(Taconic)是知名的高频板材供应商。罗杰斯公司的RO4000系列(如RO4830 LoPro)、TC系列和TMM层压板具有低的介电常数热稳定系数、与铜相当的热膨胀系数、良好的介电常数均匀性及低损耗特性,非常适合微波和射频应用44。这些特性确保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最小化和稳定性。
- 多层板与层叠结构: 高多层PCB能提供更多走线层,满足高频高速传输需求,并实现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46。
- 设计建议:
- 对称性: 多层板的层叠结构必须对称,并具有相同的层厚,内层铜应均匀分布,以避免热应力不均衡导致的板翘曲46。
- 地平面: 尽量将每个信号层紧靠一个电源层或地线层,以减小共模阻抗和感性耦合38。
- 阻抗控制: 在设计时,需要向PCB板厂提供详细的层叠结构、基材信息、阻抗控制要求46。PCB制造服务商通常提供阻抗计算工具和标准层压结构,这有助于简化高频PCB的设计过程47。
- 设计建议:
以下表格帮助用户了解不同高频PCB板材的关键电气和热性能参数,为选择合适的板材提供依据,以满足雷达系统对信号完整性和热管理的需求。
表4:高频PCB板材特性对比
板材类型 | 介电常数 (Dk/Er) | 损耗角正切 (Df) | 热导率 (W/m·K) | 热膨胀系数 (CTE) | 典型应用 | 备注 |
---|---|---|---|---|---|---|
FR-4 | ~4.2-4.7 | ~0.015-0.025 | ~0.2-0.4 | 15-20 ppm/°C (X/Y) | 低频、数字电路 | 不推荐用于24GHz以上高频射频电路,损耗大 |
Rogers RO4000系列 | ~3.38-3.6 | ~0.002-0.004 | ~0.45-0.47 | 11-16 ppm/°C (X/Y) | 微波、射频、高频数字 | 介电常数稳定,低损耗,与铜匹配的CTE |
Rogers TC系列 | 6.0-10.0+ | ~0.002-0.003 | 高(如90 W/m·K) | 与铜匹配 | 高功率射频应用 | 高热导率,适合热管理 |
Rogers TMM系列 | 3.27-13.0 | ~0.0019-0.0025 | 0.4-0.6 | 与铜匹配 | 微波、射频、高可靠性 | 热固型,介电常数均匀性好 |
PTFE (特氟龙) | ~2.1-2.2 | ~0.0009-0.0015 | 0.2-0.3 | 较大 | 极高频、低损耗 | 成本高,机械性能和加工性差 |
接地与屏蔽策略
正确的接地和屏蔽是高频电路设计中确保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的关键。
- 连续低阻地平面: 尽量提供连续、低阻抗的接地区域39。如果第一层用于射频元件和传输线,建议在第二层使用实心(连续)接地区域39。这有助于为高频电流提供稳定的回流路径。
- 接地过孔: 在PCB的射频部分的不同层之间布置大量的接地过孔,以防止接地电流回路造成寄生接地电感增大,并防止信号线之间的交叉耦合39。每个IC的电源管脚应加旁路电容和平滑电容到地,以进一步降低电源噪声38。
- 屏蔽: 通过在信号源和受影响节点之间放置导电且接地的屏蔽体(法拉第屏蔽体),可将位移电流直接路由至地,从而消除容性耦合噪声49。屏蔽体必须接地,浮空或开路会导致噪声增加49。这对于保护敏感射频电路免受外部干扰至关重要。
- 避免浮空铜: 射频电路附近不要将覆铜线浮空,射频电路周围不要铺设铜皮,以避免“天线效应”和不必要的干扰38。
PCB制造服务商选择与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PCB制造服务商是确保设计能够成功转化为实物的关键。
- 国内服务商: 嘉立创(JLC)是国内知名的PCB打样和小批量制造服务商,支持FR-4、铝基板、铜基板、高频板(包括PTFE和Rogers板材),可制作多达32层PCB,并提供阻抗控制服务50。其服务模式和成本结构对DIY爱好者较为友好。
- 其他制造商: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有众多具备高频PCB制造能力的厂商,如深南电路、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景旺电子、高技企业等52。这些厂商通常面向工业级和大批量生产,对于DIY项目,嘉立创等提供小批量服务的厂商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 注意事项:
- 提供完整信息: 提交制造信息时,需提供Gerber文件(RS274X格式)、钻孔文件(Excellon格式)、网表数据(IPC-356),以及完整的层结构、基材精确信息、阻抗控制要求和特殊工艺说明46。这些详细信息是确保PCB按设计要求制造的基础。
- 成本与交期: 小批量PCB制造通常有固定起步费,但单位面积成本会随数量增加而降低51。高频板材成本高于FR-4,因此在预算时需充分考虑。
高频电路组装与焊接技巧
高频电路的组装和焊接对最终性能有直接影响,需遵循特定技巧。
- 静电防护: 静电过大可能损坏产品,应做好防静电处理56。容器和包装材料应选择导电材料,使用焊枪和测量电路时应避免高压泄漏并接地56。
- 焊接环境与工具: 确保工作区域清洁,使用合适的焊接工具(如热风枪),并注意焊接温度控制57。预热PCB至150℃,芯片焊接温度通常在240-260℃,并控制气流,防止吹走芯片57。
- 焊锡量控制: 焊锡量对电容器性能有直接影响,过多可能导致裂纹,过少可能导致脱落58。理想焊锡量控制在电容器厚度的1/2~1/358。
- 元件放置: 焊接前仔细检查芯片方向,确保正确对齐57。避免过度用力放置芯片。建议输出负载尽可能靠近振荡器安装(20毫米以内),以减少寄生效应56。
- 视觉检查: 焊接完成后,利用显微镜检查芯片是否平整、有无短路、焊球或空隙57。这有助于在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高频PCB设计的挑战与应对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高频信号的特性决定了PCB设计不能沿用低频电路的经验。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反射和能量损失41,这在雷达系统中意味着探测距离和信噪比的下降。因此,严格的阻抗控制38和多层板设计46是必须的。同时,高频信号对噪声和串扰非常敏感,需要通过良好的接地39和屏蔽49来保证信号完整性。这些都增加了DIY的复杂度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PCB板材的选择44直接影响了高频信号的损耗和阻抗稳定性。低损耗板材虽然成本较高,但对于雷达这种对信号质量要求高的应用而言,是保证性能的基础。制造服务商50提供的阻抗计算工具和标准层叠结构,极大地简化了DIY用户在高频PCB设计中的复杂计算,使得专业设计变得更易于实现。DIY高频电路并非简单的元件堆叠,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雷达性能。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PCB设计工具、成熟板厂服务)并遵循专业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第四章:外壳设计与材料选择
雷达外壳不仅提供物理保护,其设计和材料选择对雷达的射频性能、散热和环境适应性具有关键影响。
雷达罩(Radome)设计原则与射频穿透性
雷达罩是雷达天线外部的保护性外壳,其设计必须确保对电磁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
- 功能: 雷达罩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部精密的天线和射频电路免受外部环境(如雨水、灰尘、物理冲击)的影响,同时不显著衰减或扭曲雷达信号。
- 材料选择: 电磁波不能穿透金属,因此雷达罩材料不能是金属或含有金属,也不能进行金属喷漆或碳颗粒涂料处理,因为这些会造成信号损耗59。常用材料包括塑料(如PBT树脂、聚碳酸酯)、玻璃纤维、PTFE涂层织物等61。
- 设计原则:
- 均匀厚度: 雷达罩必须为相同厚度的均匀材质,避免厚度变化导致电磁波传播改变59。不均匀的厚度会导致波前畸变和信号损失。
- 天线-雷达罩距离: 雷达罩各点与天线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且最佳距离应为波长的一半(或其倍数)60。对于24.125GHz的中心频率,波长一半约为6.2mm,因此最佳距离大约是6.2mm60。天线表面(波中心)必须平行于雷达罩放置,以确保波的传播只受到轻微干扰60。
- 材质厚度: 雷达罩的材质厚度也应以波长的一半为原则,同时考虑材料的介电常数(εr),因为介电常数会使波长缩短63。
- 避免干扰: 未清除的积水、凹痕、斜角、凸耳、强化物或沟槽都可能对电磁波传播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信号失真或衰减60。
- 介电常数: 理想情况下,雷达罩材料的介电常数应接近自由空间(Dk=1),但实际中Dk>1的材料更实用。介电常数越高,信号衰减或“丢失”越多62。因此,选择低介电常数的材料有助于提高信号穿透效率。
毫米波雷达外壳材料推荐
针对毫米波雷达的特定需求,有多种材料可供选择。
- 雷达罩材料: 东丽(Toray)推荐PBT树脂TORAYCON™(牌号如4158G-30H, 4151G 30HL)用于毫米波雷达罩61。其特性包括激光熔接性、耐水解性、低翘曲性,这些都有助于确保雷达罩的长期稳定性和射频性能。
- 外壳材料: 对于雷达外壳主体,东丽推荐热塑性碳素纤维强化树脂TORAYCA™(牌号如PBT-CF)61。其特点是EMI电磁波屏蔽性、无金属、无电镀,这有助于保护内部电路免受外部电磁干扰,并防止内部辐射外泄,从而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 其他考量: 外壳材料还需考虑强度、韧性、成型性、短成型周期、耐水解性等机械和加工特性61,以满足产品的结构和生产需求。
散热设计:被动与主动散热方案
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尤其对于射频芯片和处理器,过热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有效的散热设计是保证雷达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 重要性: 确保雷达系统在各种工作环境下都能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延长设备寿命并维持性能稳定。
- 被动散热: 被动散热是首选方法,因为它不消耗能量,没有活动部件,且更具成本效益64。
- 热界面材料(TIM): 用于填充组件之间的微小空间,提高热传导效率64。
- 热扩散器(Heat Spreader): 将热量从热点传导至较冷位置,可以是半导体封装、PCB或外壳的几何结构和材料本身64。
- 自然对流: 最常见且成本效益高,通过热空气上升带走热量64。
- 散热器(Heat Sink): 附着在热源上,通过增加表面积(鳍片或销钉阵列)和对流将热量耗散到周围流体(通常是空气)中64。常用材料有铝、铜、石墨,其中铜导热性最好,铝成本较低且热性能良好65。
- 热导管: 利用挥发性物质的相变从热源吸收热能并传递64。
- 主动散热: 当被动散热不足时采用,如液冷、射流冲击冷却、喷雾冷却、制冷等64。对于DIY雷达,通常以被动散热为主,辅以风扇等强制对流,以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取得平衡。
- 设计建议:
- 计算所需散热量和热阻,选择合适的散热器类型和材料65。
- 优化散热器几何形状,增加散热表面积65。
- 确保热源与散热器之间良好接触,使用TIM65。
- 考虑在设计中加入风扇或鼓风机以提高流速,增强对流散热效率65。
- 外壳设计应考虑空气流通,设置适当的通风孔或散热片,避免热量积聚。
防水防尘(IP等级)与环境适应性
对于户外或特定环境(如潮湿、多尘)使用的雷达,防水防尘至关重要,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 IP等级: 国际防护等级(IP Code)用于标识电子设备外壳对固体异物(如灰尘)和水侵入的防护能力66。第一个数字表示防尘等级(0-6),第二个数字表示防水等级(0-9)66。
- 防护需求: 根据雷达的预期使用环境,确定所需的IP防护等级。
- 实现方式:
- 密封圈/垫片: 在外壳接缝处使用橡胶或硅胶密封圈,形成物理屏障。
- 防水透气膜: 戈尔(GORE)等公司提供疏水性、疏油性防水透气膜,具有多微孔结构,能防止水分子进入同时保持内部压力平衡,防止冷凝67。这对于需要透气的传感器外壳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内部湿度过高。
- 结构设计: 外壳设计应避免积水区域,优化排水结构,例如采用倾斜表面或排水槽。
制造工艺选择:3D打印与CNC加工
自定义外壳的制造工艺选择会影响成本、精度、材料和生产周期。
- 3D打印:
- 优势: 快速原型制造、复杂几何形状、定制化程度高、成本相对较低(尤其对于小批量和复杂结构)68。可使用透明树脂打印雷达罩,通过后处理(打磨、抛光、喷涂)实现光学透明性70。甚至可以3D打印模具,注入液态金属形成导电线圈71。
- 材料: FDM(熔融沉积成型)是最经济的,但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SLA(光固化)可提供高精度和透明材料(如Clear Resin),但成本稍高。SLS(选择性激光烧结)适用于尼龙材料,无需支撑结构68。
- 成本: 3D打印成本取决于打印机类型、模型尺寸、设计复杂性、材料和数量68。入门级FDM打印机套件200美元起,专业SLA打印机9999美元起68。
- CNC加工(数控加工):
- 优势: 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材料选择广泛(金属、工程塑料),适用于最终产品制造72。
- 材料: 可加工铝、铜、不锈钢、ABS、尼龙等72。材料选择对成本影响大,钛或不锈钢等高性能材料价格更高,加工难度也更大72。
- 成本: CNC加工成本受材料、加工时间、刀具磨损、表面处理等因素影响。小批量定制件单价较高,但批量生产可显著降低单位成本72。一些服务商提供免费体验或低成本加工服务73。
- 选择建议:
- 雷达罩: 考虑到射频穿透性和透明性要求,SLA 3D打印透明树脂并进行后处理是DIY雷达罩的理想选择。
- 外壳主体: 对于主体结构,如果追求快速迭代和复杂造型,3D打印(如FDM或SLA)是好的选择。如果追求高强度、高精度和最终产品质量,CNC加工是更优方案,可选择铝合金等材料。
外壳设计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需要综合权衡。雷达罩的射频穿透性59是其核心功能,直接影响雷达性能。同时,内部芯片和电路的散热64是保证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对于户外应用,防水防尘66则决定了设备的可靠性。这些功能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例如,增加散热面积可能影响外壳密封性,选择射频透明材料可能影响机械强度。3D打印技术的进步68极大地降低了DIY爱好者制作复杂定制外壳的门槛。过去可能需要昂贵模具或复杂CNC才能实现的结构,现在可以通过3D打印快速验证和迭代。这使得DIY雷达在外观和功能集成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然而,3D打印材料的射频特性、强度和耐温性仍需仔细评估。外壳设计从最初的保护功能,发展到集成散热、防水、EMI屏蔽、美学甚至天线功能(如AOP天线在封装上设计74)的复杂系统。DIY项目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多重约束,并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进行合理取舍。
以下表格为用户提供了常用外壳材料在射频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成本方面的对比,帮助用户在雷达罩和外壳选择上做出明智决策。
表5:常用外壳材料射频特性与加工成本对比
材料类型 | 典型介电常数 (Dk) | 射频穿透性 | 机械强度 | 典型加工方式 | DIY加工成本(相对) | 备注 |
---|---|---|---|---|---|---|
透明树脂 (SLA 3D打印) | ~3.0-3.5 | 良好(经后处理) | 中等 | 3D打印 | 低-中 | 需后处理达高透明,耐温性一般 |
PBT树脂 (注塑/3D打印) | ~3.0-4.0 | 良好 | 良好 | 注塑、3D打印 | 中 | 常用雷达罩材料,低翘曲,耐水解 |
ABS树脂 (FDM 3D打印/CNC) | ~2.5-3.5 | 良好 | 中等 | 3D打印、CNC | 低(FDM)-中(CNC) | 易加工,喷漆级ABS可降低不良率 |
聚碳酸酯 (CNC/注塑) | ~2.8-3.2 | 良好 | 优异 | CNC、注塑 | 中 | 强度高,耐冲击,部分可透明 |
热塑性碳素纤维增强树脂 (注塑/3D打印) | 较高(含CF) | 需评估(EMI屏蔽) | 优异 | 注塑、3D打印 | 中-高 | 适用于外壳,提供EMI屏蔽,非雷达罩 |
铝合金 (CNC) | N/A (金属) | 不透射频 | 优异 | CNC | 中-高 | 适用于外壳主体,提供良好散热和屏蔽,不可用于雷达罩 |
第五章:雷达信号处理与算法实现
雷达信号处理是雷达系统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它将原始回波信号转化为可用的目标信息。
FMCW信号处理流程:FFT、距离-多普勒图
FMCW雷达信号处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以从原始中频(IF)信号中提取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信息,最终形成雷达数据立方体(Radar Cube)和距离-多普勒(R-D)图6。
- Chirp信号生成与接收: 雷达发射调频连续波(Chirp)信号,并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5。
- 混频与中频(IF)信号: 将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进行混频(Mixer),产生中频(IF)信号,其频率(拍频fb)与目标距离成正比5。
- 距离FFT(Fast Time FFT): 对每个Chirp周期内的IF信号进行FFT,得到距离谱5。谱峰对应的频率即为目标距离信息4。这一步通常在“快时间”域进行,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的距离信息6。
- 多普勒FFT(Slow Time FFT / 2D-FFT): 收集多个Chirp的距离FFT结果,对同一距离单元在不同Chirp之间的相位变化进行FFT,得到多普勒谱,从而提取目标的速度信息4。这一步在“慢时间”域进行,最终形成距离-多普勒(R-D)图,直观地展示了目标在距离和速度维度上的分布75。
- 角度FFT(Angle FFT): 对于多接收天线(多发多收)系统,通过分析不同接收天线在同一目标回波信号上的相位差,进行角度FFT(或AoA估计),从而获取目标的角度信息4。
经过上述处理,原始雷达数据可以构建成一个三维的“雷达立方体”,包含距离、多普勒(速度)和天线(角度)信息,为后续的目标检测和跟踪提供基础6。
目标检测算法:CFAR原理与应用
雷达目标检测的目的是在噪声和杂波背景下,判断目标是否存在,并最大化检测效率,同时控制虚警概率77。
- CFAR(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恒虚警率)算法:
- 原理: CFAR算法通过自适应地调整检测阈值,以在变化的噪声和杂波环境中保持恒定的虚警概率5。它通过估计待检测单元周围参考单元的噪声/杂波功率来确定阈值。
- CA-CFAR: 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ell Averaging CFAR)是最常用的CFAR算法之一78。它计算待检测单元两侧参考单元的平均功率作为噪声估计值。
- 挑战与改进: 传统CA-CFAR在多目标或杂波不均匀(如边缘)条件下可能出现遮蔽或虚警78。因此,需要改进算法,例如采用OS-CFAR(有序统计CFAR)或空时联合CFAR,这些改进方法可以减少目标回波副峰和旁瓣对检测的影响,降低虚警77。
- 应用: CFAR技术可应用于距离-多普勒FFT图或距离-角度二维矩阵上,以检测具有足够信号强度的目标并去除噪声5。
目标跟踪与角度估计
在获得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信息后,进一步的处理可以实现目标跟踪和更精确的角度估计。
- 角度估计(AoA): 对于多接收天线系统,通过计算不同接收天线回波信号的相位差来估计目标的到达角(AoA)4。天线阵列的布局直接影响角度分辨率:X轴天线越多,方位角分辨率越高;Y轴天线越多,仰角分辨率越高4。
- 目标跟踪: 在获得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信息后,可以通过跟踪算法(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对目标进行连续跟踪,预测其未来轨迹。这对于需要长时间监测目标运动的应用至关重要。
-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 信号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可用于信号预处理(滤波、去噪)和特征提取,然后输入训练模型进行分类和识别80。
- 图像层面检测: 将雷达回波信号转换为二维图像(如R-D谱图、时频图),然后利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深度学习模型(如CNN、YOLO、Faster R-CNN)进行目标检测、定位和分类79。这种方法在复杂背景下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
- 点云处理: 毫米波雷达也能产生点云数据,提供三维环境信息82。通过点云处理,可以区分前景和背景,识别点簇为对象,并提取其大小、位置和移动方向信息,用于交通监控、人流量统计等82。
算法优化技巧
为了提升雷达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可以采用多种算法优化技巧。
- 自适应波束形成: 通过计算自适应权系数,调整阵列波束方向图,以抑制干扰和杂波,提高信噪比和目标检测性能83。LMS(最小均方)算法和基于凸优化学习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是常见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它们能够动态调整波束方向以适应环境变化83。
- 杂波抑制: 通过杂波图恒虚警处理或多脉冲杂波对消(如二脉冲、三脉冲对消)来抑制固定杂波造成的虚警10。这有助于突出运动目标,提高检测准确性。
- AI/ML集成: 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可以显著提升雷达输出性能86。例如,通过雷达桥上的神经网络加速器运行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重建因其他车辆雷达传输干扰而受损的信号,从而增强汽车及其所处交通环境的安全性86。
- 软件架构优化: 通过修改软件架构和RF配置,采用占空比工作方式(例如RF Chirping结束后RF休眠,数字核心运算完成后数字核心休眠)可以显著降低功耗87。这对于电池供电的DIY雷达项目尤为重要。
软件开发环境与编程语言
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对于高效实现雷达信号处理算法至关重要。
- 微控制器端:
- Arduino IDE: 适用于ESP32等平台,提供简洁的编程接口和丰富的库,适合快速原型开发和初学者31。
- C/C++: STM32等MCU和DSP芯片的主要编程语言27。对于性能要求高的算法,可以采用C语言编写,并结合汇编语言进行优化,以实现更高的执行效率27。
- MicroPython/CircuitPython: 适用于ESP32等平台,提供Python语言的便利性,简化了硬件交互,但性能可能低于C/C++,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那么极致的应用31。
- 上位机/PC端:
- Python: 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能力,拥有NumPy、SciPy、Matplotlib等丰富的科学计算库34。可用于雷达信号的软件化处理,包括滤波、数据重排、杂波抑制、动目标检测、恒虚警和测角等算法的实现和验证34。
- MATLAB/Octave: 专业的数值计算和仿真工具,非常适合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开发和验证,尤其在算法原型设计阶段具有优势。
- 开源库: Analog Devices提供libIIO C语言库,用于访问IIO驱动程序属性和函数,支持数据流传输和设备控制88。这些库可以加速开发过程。
雷达信号处理的算法复杂性与计算资源权衡是一个核心问题。雷达信号处理的核心是复杂的数学运算(如FFT、矩阵运算),对计算资源和实时性有较高要求27。简单的DIY雷达可能只需在MCU上实现基本的距离FFT和CFAR。但如果追求高分辨率、多目标跟踪、角度估计甚至AI识别,则需要更强大的计算平台(如DSP、FPGA或高性能MCU),并优化算法83。这直接导致了硬件成本和软件开发复杂度的增加。毫米波雷达芯片供应商(如TI)将DSP和MCU集成到单芯片中4,是为了提供高性能、低功耗、小体积的解决方案。这使得DIY爱好者即使不深入了解DSP/FPGA编程,也能通过购买集成模块来获得较好的信号处理能力,从而将精力投入到应用层面的开发。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的发展趋势是向智能化、多用途发展,引入AI/ML技术以提高性能和鲁棒性84。DIY项目可以从基础算法开始,逐步尝试引入更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提升雷达的“智能”水平,但这也意味着对数据量、计算能力和算法知识的更高要求。
以下表格概述了FMCW雷达从原始信号到目标信息的处理流程,并列出每个阶段常用的算法,帮助用户理解雷达“大脑”的工作方式,并为软件开发提供清晰的路线图。
表6:FMCW雷达信号处理关键步骤与算法
步骤 | 输入 | 输出 | 核心算法/技术 | 目的 | 备注 |
---|---|---|---|---|---|
1. IF信号采集 | 模拟IF信号 | 数字IF信号 | ADC转换、采样 | 将模拟信号数字化,便于后续处理 | 采样率需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
2. 距离FFT (Range FFT) | 数字IF信号(单Chirp) | 距离谱 | FFT (快速傅里叶变换) | 提取目标距离信息 | 谱峰对应目标距离,分辨率与带宽相关 |
3. 多普勒FFT (Doppler FFT) | 距离谱(多Chirp) | 距离-多普勒图 (R-D Map) | 2D-FFT | 提取目标速度信息 | 速度分辨率与帧时间相关 |
4. 角度FFT (Angle FFT/AoA) | R-D Map(多接收天线) | 距离-角度图 (R-A Map) | FFT, 波束形成, AoA算法 | 提取目标角度信息 | 角度分辨率与天线数量/布局相关 |
5. 目标检测 (CFAR) | R-D Map/R-A Map | 目标点云 | CFAR (CA-CFAR, OS-CFAR) | 从噪声和杂波中识别目标,控制虚警 | 需设置训练单元、保护单元、虚警概率 |
6. 杂波抑制 | 原始回波/R-D Map | 杂波抑制后的信号 | MTI (动目标显示), MTD (动目标检测), 杂波图处理 | 抑制固定杂波,突出运动目标 | 避免副瓣和旁瓣对检测的影响 |
7. 目标跟踪 | 目标点云(多帧) | 目标轨迹、状态 | 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数据关联 | 连续跟踪目标,预测未来状态 | 提高目标识别和行为预测能力 |
8. 目标分类/识别 | 目标特征(RCS, 微多普勒等) | 目标类别 | 机器学习 (SVM, RF), 深度学习 (CNN, YOLO) | 识别目标类型(人、车、动物等) | 需要大量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
第六章:系统集成、调试与测试
系统集成、调试与测试是自制雷达项目从部件到完整系统,并验证其性能的关键阶段。
集成流程与常见问题
- 硬件组装:
- PCB组装: 按照设计图进行元件贴装和焊接,特别注意高频元件的焊接质量和走线一致性39。高频信号对焊接质量和走线几何形状非常敏感,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 模块连接: 将雷达收发器模块、微控制器、电源模块等通过排针、线缆或定制连接器进行连接。确保电源稳定、信号线正确连接(如UART、SPI、I2C)16。正确的连接和稳定的供电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
- 外壳安装: 将组装好的电路板和模块固定在外壳内,注意雷达罩与天线的距离和平行度,以及外壳的散热和防水防尘60。雷达罩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雷达的射频性能。
- 软件烧录与初步调试:
- 将微控制器固件烧录到芯片中。
- 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检查雷达模块与MCU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例如能否读取到原始的IF数据或处理后的距离/速度信息16。这是验证硬件和基本软件功能的第一步。
- 初步检查电源电压、电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系统调试:
- 射频前端调试: 如果是分立式射频电路,需要使用频谱分析仪检查发射信号的频率、功率、带宽,使用示波器观察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波形,确保信号质量85。信号质量是雷达性能的根本。
- 信号处理链调试: 逐步验证信号处理的每个环节,例如:ADC采样是否正确27;FFT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能否看到目标峰值5;CFAR检测阈值是否合理,虚警和漏检情况77;角度估计是否准确4。
- 杂波对消: 观察杂波对消前后的目标图像,验证杂波抑制效果85。
- 常见问题:
- 电源噪声: 高频电路对电源噪声敏感,可能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确保电源去耦良好,使用旁路电容38。
- 信号完整性问题: 阻抗不匹配、串扰、地线回路等可能导致信号失真41。需要仔细检查PCB布局和焊接,确保高频信号传输路径的完整性39。
- 软件Bug: 算法实现错误、数据处理逻辑问题等。利用打印调试信息、波形可视化等方法定位问题。
- 环境干扰: 外部电磁环境、周围物体反射等可能影响雷达性能。测试应在尽量空旷、干扰小的环境中进行89。
性能评估指标:探测距离、分辨率、精度
评估雷达性能需要关注多个关键指标。
- 探测距离(Detection Range): 雷达能够检测到目标的最大距离。它受雷达系统参数、检测算法设置、环境和目标对象物理特征(如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影响90。
- 评估: 将已知RCS的物体放置在不同距离,记录雷达是否能检测到,并绘制距离曲线90。
- 距离分辨率(Range Resolution): 雷达区分两个距离相近目标的能力。与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B)成正比,公式为 ΔR=c/(2B),其中c为光速2。
- 评估: 通过测量脉冲压缩后信号主瓣宽度来计算89。
- 速度分辨率(Velocity Resolution): 雷达区分两个速度相近目标的能力。与雷达的帧时间(Tf)成反比4。
- 评估: 通过多普勒FFT谱峰的宽度或相邻峰的区分能力来评估。
- 角度分辨率(Angle Resolution / AoA): 雷达区分两个角度相近目标的能力。与天线阵列的尺寸和天线数量有关,X轴天线越多,方位角分辨率越高;Y轴天线越多,仰角分辨率越高74。
- 评估: 可通过聚焦设备将激光束聚焦到成像面,测量光斑距离来计算角分辨率92。对于DIY雷达,通过移动已知目标并观察雷达输出的角度变化来评估。
- 测距/测速/测角精度: 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 评估: 将雷达测量结果与高精度GNSS设备或二次雷达等基准数据进行对比,进行均方根误差分析89。
- 雷达散射截面积(RCS): 表征目标反射雷达波强度的物理量,RCS越大,目标越容易被探测到2。它受目标材料、几何外形等影响2。
测试方法与所需设备
雷达测试需要特定的设备和环境。
- 信号源/任意波形发生器(AWG): 用于生成FMCW雷达中频信号,通过上变频器产生毫米波雷达信号95。高性能AWG可进行信号预失真校准,确保信号平坦度和线性相位响应95。
- 频谱分析仪(Spectrum Analyzer): 测量输入信号的幅度与频率关系,用于检查发射信号的频谱特征、功率、带宽、噪声系数和信噪比89。
- 示波器(Oscilloscope): 在时域中查看信号波形,用于分析中频信号、脉冲压缩波形、信号完整性等89。
-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 用于分析无源及有源器件(如天线、馈线、混频器、放大器)的传输和反射特性(S参数),包括插入损耗、回波损耗、阻抗等89。
- 雷达目标模拟器(Radar Target Simulator): 仿真真实场景中的雷达测试目标,提供距离和RCS仿真,可用于室内验证雷达的距离精度和速度43。
- 测试环境:
- 远场波瓣测量: 用于雷达天线测试,需要平整、开阔、电磁环境良好的测试场地,测试距离通常较远(大于1650米)89。
- 电波暗室: 用于在受控环境中进行雷达性能测试,如距离精度、目标点功率、角度精度等,可模拟不同温度环境43。
- 开放停车场: 进行距离探测测试时,选择杂波程度最小的环境90。
DIY雷达的测试环节是验证其功能和性能的关键,但也是最容易受限于设备和环境的环节。专业的雷达测试需要昂贵的仪器(如VNA、AWG、高带宽示波器、雷达目标模拟器)95,这些设备对于个人DIY者来说成本高昂。因此,DIY测试往往需要依赖简化的方法和可负担的设备(如低成本示波器、频谱仪)。毫米波雷达的性能指标(距离分辨率、角度分辨率、速度精度)与硬件设计(带宽、天线数量、RF性能)和信号处理算法(FFT、CFAR、波束形成)紧密相关2。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性能不足,往往需要回溯到硬件设计或算法优化层面进行调整87。DIY雷达测试的目标应是验证基本功能和初步性能,而非达到商业级产品的严格标准。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值,可以深入理解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局限性。同时,了解专业测试方法和设备,有助于为未来的进阶项目或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以下表格为用户提供了雷达系统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理论计算公式(如适用)和DIY可行的评估方法,帮助用户系统地测试和验证其自制雷达的性能。
表7:雷达性能测试指标与评估方法
性能指标 | 定义 | 理论计算/影响因素 | DIY评估方法 | 常用测试设备 |
---|---|---|---|---|
探测距离 | 雷达能检测到的最大距离 | 目标RCS、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环境杂波 | 放置已知RCS目标,逐步增加距离,记录最大检测距离90 | 雷达模块、已知目标、卷尺/激光测距仪 |
距离分辨率 | 区分两个相近目标的最小距离 | ΔR=c/(2B) (B为带宽) | 放置两个距离可调的目标,观察雷达能否区分 | 雷达模块、两个小目标、卷尺/激光测距仪 |
速度分辨率 | 区分两个相近速度目标的最小速度 | 与帧时间成反比 | 移动已知速度目标,观察多普勒谱是否能区分 | 雷达模块、移动目标、测速设备 |
角度分辨率 | 区分两个相近角度目标的最小角度 | 天线阵列尺寸、天线数量 | 放置两个角度可调的目标,观察雷达能否区分 | 雷达模块、两个小目标、量角器 |
测距精度 | 测量距离与真实距离的偏差 | 算法精度、系统噪声 | 测量已知距离目标,计算均方根误差89 | 雷达模块、已知目标、高精度测距仪 |
测速精度 | 测量速度与真实速度的偏差 | 算法精度、系统噪声 | 测量已知速度目标,计算均方根误差93 | 雷达模块、已知速度目标、测速设备 |
发射功率 | 雷达发射的射频功率 | - | 使用频谱分析仪直接测量发射信号功率89 | 频谱分析仪、衰减器 |
接收灵敏度 | 雷达能检测到的最小回波信号功率 | - | 测量最小可检测信号强度 | 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衰减器 |
第七章:法规与安全考量
在自制雷达项目过程中,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无线电管理规定和安全标准至关重要。
ISM频段无线电管理规定
- 国际与地区差异: ISM频段是全球通用的,但各国和地区(如ITU三大区域)对ISM频段的使用有各自的详细规定,包括最大发射功率、配置方式等17。这意味着在不同地理位置进行DIY雷达项目时,需要查阅并遵循当地的具体法规。
- 免许可与干扰: ISM设备通常无需单独许可,但必须接受来自其他合法通信或ISM设备的有害干扰,且不得对它们造成有害干扰18。这意味着DIY雷达必须能够承受外部干扰,且不能干扰其他合法无线电服务。这是ISM频段使用的基本原则,确保了频谱资源的有序利用。
- 台湾地区规定(以LP0002为例):
- 发射功率限制: 台湾的低功率射频电机技术规范(LP0002)对不同频段的发射功率有明确限制。例如,某些频段的发射功率上限为1W106。具体到24GHz,需要查阅最新版本的LP0002或相关法规,以确保自制雷达的发射功率符合规定。
- 设备要求: 低功率射频电机应装设在完整机壳内,其外部不得有任何足以改变本规范相关规定特性或功能的设备107。发射机或收发信机使用的天线应为全固定、半固定式或以独有耦合方式连接机体107。这些规定旨在防止用户随意改装设备,从而避免对其他无线电设备造成干扰。
- 禁止擅自改变: 取得审验证明的低功率射频器材,非经核准,公司、商号或使用者均不得擅自变更频率、加大功率或变更原设计特性及功能107。对于DIY项目,这意味着在设计时就应遵循相关功率和频率限制,并避免未经授权的修改。
- 不必要发射: 混附发射(Spurious Emission)的电场强度必须符合限制规定,且不得大于主波发射强度107。这是为了控制设备在非工作频段的辐射,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结论与建议
自制雷达项目是一项充满挑战但极具教育意义的实践。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 FMCW雷达是DIY首选: 鉴于其多功能性(测距、测速、测角)、高分辨率、相对较低的复杂度和市售模块的丰富性,FMCW雷达是个人“手搓”雷达项目的最佳选择。特别是24GHz ISM频段的模块,在成本、性能和法规遵循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 模块化是降低门槛的关键: 毫米波雷达开发涉及多学科知识,对于DIY爱好者而言,从零开始设计所有射频前端电路的难度极高。因此,强烈建议利用市面上高度集成的24GHz雷达模块(如DFRobot、Seeed Studio、英飞凌、矽杰微等产品),它们通常已内置射频收发、天线和部分信号处理功能。这使得项目重心可以放在微控制器编程和信号处理算法上,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
- 自定义PCB设计需高度重视高频特性: 如果选择自定义PCB,必须严格遵循高频电路设计原则,包括阻抗匹配、信号完整性、连续低阻地平面以及多层板设计。选择低损耗的罗杰斯(Rogers)或泰康尼克(Taconic)等高频板材至关重要。在制造时,应选择能提供阻抗控制服务的PCB制造商(如嘉立创),并注意焊接技巧和静电防护。
- 外壳设计是多功能集成体: 雷达外壳不仅提供物理保护,还需考虑射频穿透性(雷达罩)、散热和防水防尘。雷达罩应采用射频透明材料(如PBT树脂、聚碳酸酯),并确保均匀厚度和与天线的精确距离。外壳主体可考虑具有EMI屏蔽功能的热塑性碳素纤维增强树脂或铝合金。散热设计应优先考虑被动散热,并根据需求辅以主动散热。3D打印和CNC加工各有优势,可根据原型阶段和最终产品需求灵活选择。
- 信号处理是雷达的“大脑”: FMCW雷达的核心在于其信号处理流程,包括距离FFT、多普勒FFT和角度FFT,最终生成距离-多普勒图和距离-角度图。目标检测可采用CFAR算法,并可进一步探索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以提升性能。微控制器选择应根据计算需求权衡,ESP32或STM32适合入门,Raspberry Pi适合算法原型,而DSP/FPGA则用于追求极致性能。
- 测试与验证不可或缺: 即使是DIY项目,也应进行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虽然专业测试设备成本高昂,但可利用简化的方法和可负担的设备(如示波器、频谱分析仪)进行初步验证。重点关注探测距离、距离/速度/角度分辨率和精度等指标。
- 法规遵循与安全第一: 在进行DIY雷达项目时,务必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无线电管理规定,特别是ISM频段的发射功率限制和设备要求。例如,台湾地区LP0002技术规范明确禁止擅自变更频率、加大功率或改变原设计特性。确保设备不对其他合法无线电通信造成有害干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电磁辐射风险。
通过周密的规划和细致的执行,个人爱好者完全有可能成功“手搓”一个功能完善的雷达系统,并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引用的著作
- 了解雷达在自动驾驶中的功能 - Sapien,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sapien.io/zh/blog/radar-for-autonomous-driving↗
- 24GHz 毫米波雷达应用常见问题问与答,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grsemi.com/upload/file/20250314/17419159947182524.pdf↗
- FMCW 雷达基本原理- 讨论- 中文资源库- EngineerZone,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ez.analog.com/cn/other/f/forum/56381/fmcw↗
-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基础知识 - Texas Instrument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i.com/cn/lit/pdf/zhcy075↗
- FMCW RADAR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Infineon Technologie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infineon.com/dgdl/Infineon-FMCW_RADAR_Digital_Signal_Processing_Handout-Training-v01_00-EN.pdf?fileId=8ac78c8c8929aa4d018a178075b06be9↗
- Basics of FMCW Radar - Renesa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renesas.com/en/blogs/basics-fmcw-radar↗
- 基于环境噪声的毫米波雷达动态阈值计算 - Researching,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researching.cn/ArticlePdf/m00002/2021/58/3/0328002.pdf↗
- 佰誉达科技|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微波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解决方案优质供应商,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www.beyd.com/Manufacturers/info.aspx?itemid=36↗
- 自駕車毫米波雷達技術發展探討 - 經濟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moea.gov.tw/MNS/doit/industrytech/IndustryTech.aspx?menu_id=13545&it_id=155↗
- 雷达探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ilab-x.com/details/page?id=12132↗
- 03 测速原理介绍—多普勒效应,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eb.xidian.edu.cn/mlyang/files/60a6262a6d727.pdf↗
- 20世纪重大发明――雷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most.gov.cn/zxgz/kxjspj/gzkp/200702/t20070201_40600.html↗
- 生活雷達面面觀| 氣象| 大百科| 聊科普,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south.cwa.gov.tw/inner/jtAd1571369807qnit↗
- 基于多普勒雷达VAD算法的业务应用讨论 - 气象,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qxqk.nmc.cn/html/2015/1/20150114.html↗
- CN106468772A - 一种基于距离‑多普勒量测的多站雷达人体跟踪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06468772A/zh↗
- 24GHz 微波感应雷达模组,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iki.dfrobot.com.cn/_SKU_SEN0557_24GHz_Human_Presence_Sensing_Module↗
- Frequency Regulation - indie Semiconductor Wiki,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iki.ffo.indiesemi.com/wiki/Frequency_Regulation↗
- International, Regional & National Regulation of SRDs - ITU,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itu.int/en/ITU-R/study-groups/workshops/RWP1B-SRD-UWB-14/Presentations/International,%20regional%20and%20national%20regulation%20of%20SRDs.pdf↗
- 无人机侦测和定位系统— 技术/应用频道-《微波杂志》,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mwjournalchina.com/Detarticle.asp?id=4153↗
- 飞睿智能5.8Ghz雷达感应模组,提升智能门锁智能化 - 物联网智库,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iot101.com/mobile/news/2893.html↗
- 2019 年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概览,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pdf.dfcfw.com/pdf/H3_AP202007221393305540_1.pdf↗
- DFROBOT SEN0306 24GHz微波测距雷达产品资料使用教程,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iki.dfrobot.com.cn/_SKU_SEN0306__24GHz%E5%BE%AE%E6%B3%A2%E6%B5%8B%E8%B7%9D%E9%9B%B7%E8%BE%BE↗
- AWR1243 数据表、产品信息和支持 - 德州仪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i.com.cn/product/cn/AWR1243↗
- 24GHz雷达收发器芯片组,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alog.com/cn/product-category/24ghz-radar-transceiver-chipsets.html↗
- 毫米波雷达(人体存在检测)-传感器模组-DFRobot创客商城,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dfrobot.com.cn/goods-3115.html↗
- 24GHz mmWave Sensor 人體偵測毫米波雷達感測器模組 - iCShop,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icshop.com.tw/products/368030200831↗
- 安富莱STM32-V5开发板数字信号处理教程,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img.anfulai.cn/bbs/3886/%E5%AE%89%E5%AF%8C%E8%8E%B1_STM32-V5%E5%BC%80%E5%8F%91%E6%9D%BF_%E6%95%B0%E5%AD%97%E4%BF%A1%E5%8F%B7%E5%A4%84%E7%90%86%E6%95%99%E7%A8%8B(V1.0).pdf↗
- 基于stm32单片机和宽带运算放大器的DDS和信号发生器实现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12180772A/zh↗
- 基于ESP32的虚拟电子围栏设计与实现 - 汉斯出版社,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44151↗
- Seeed Studio毫米波传感器套件– 第一部分 - 嵌入式与网络计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esnl.hnu.edu.cn/info/1005/2762.htm↗
- Seeed Studio XIAO ESP32C3 开发板,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iki.seeedstudio.com/cn/XIAO_ESP32C3_Getting_Started/↗
- Seeed Studio XIAO ESP32S3 (Sense) 开发板,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iki.seeedstudio.com/cn/xiao_esp32s3_getting_started/↗
- 船舶导航雷达数字信号处理机的FPGA电路设计与优化,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html.rhhz.net/jckxjsgw/html/67886.htm↗
- CN109633567A - 一种基于Python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09633567A/zh↗
- 使用基于Raspberry Pi的DDS信号发生器实现精确RF测试| 亚德诺半导体 - Analog Device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alog.com/cn/resources/analog-dialogue/articles/achieve-accurate-rf-testing-with-a-raspberry-pi-based-dds-signal-generator.html↗
- 24 GHz至44 GHz宽带集成上变频器和下变频器可提升微波无线电性能,同时缩小尺寸 - Analog Device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alog.com/cn/resources/design-notes/wideband-integrated-upconverters-and-downconverters-boost-microwave-radio-performance.html↗
- 次谐波混频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alog.com/cn/product-category/sub-harmonic-mixers.html↗
- 超强整理!268条PCB Layout设计规范 - 唯样商城,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oneyac.com/news/detail/6096.html↗
- RF和混合信号PCB的一般布局指南 - Analog Device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alog.com/cn/resources/technical-articles/pcbs-layout-guidelines-for-rf—mixedsignal.html↗
- HDMI 设计指南:HDTV 接收机应用中高速PCB 的成功设计- TI.com - 德州仪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i.com.cn/general/cn/docs/gencontent.tsp?contentId=53422↗
- 信号完整性基础 - Tektronix,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download.tek.com/document/54C-22137-1_1.pdf↗
- 什么是信号完整性—是德科技示波器术语表 - Keysight,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keysight.com/used/cn/zh/knowledge/glossary/oscilloscopes/what-is-signal-integrity-keysight-oscilloscope-glossary↗
- 雷达测试系统/雷达评估系统/雷达测量系统(毫米波・微波) - KEYCOM,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keycom.co.jp/cmap/xre.html↗
- 先进电子解决方案 - 罗杰斯公司,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rogerscorp.cn/advanced-electronics-solutions↗
- RO4830 高频板材数据资料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rogerscorp.com/-/media/project/rogerscorp/documents/advanced-electronics-solutions/chinese/data-sheets/ro4830-high-frequency-laminates-data-sheet---cn.pdf↗
- 硬件工程师必读:高多层PCB制造工艺指南 - 嘉立创,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jlc.com/portal/q6i42918.html↗
- 多层板常规层压结构 - 嘉立创,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m.jlc.com/portal/server_guide_36372.html↗
- 避免ISM-RF产品中的PCB布局“缺陷” - Analog Device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alog.com/cn/resources/technical-articles/avoid-pclayout-gotchas-in-ismrf-products.html↗
- ADI 技术指南合集第一版电路仿真和PCB 设计,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alog.com/media/cn/technical-documentation/local-resource/mt-pcb-compilation.pdf↗
- 嘉立创下单助手_PCB免费打样_快捷PCB打样厂_多层电路板_JLC,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jlc.com/↗
- 嘉立创FPC小批量免收模具费,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m.jlc.com/portal/t7i40200↗
- 2022年中国PCB行业研究报告,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2171547551298_1.pdf↗
- 2023年中国印刷电路板行业研究报告 - 21财经,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1019/herald/f7f99f431a80fa050320c26ae8c1fdbb.html↗
- 景旺电子| 全球领先的印制电路板制造商,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kinwong.com/↗
- 高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www.fht.com.tw/↗
- 操作预防|支持|爱普生晶体设备 - Epson Crystal Device,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epsondevice.com/crystal/cn/support/precaution/↗
- 速查指南– 如何正確地焊接晶片 - EPC Co,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epc-co.com/epc/tw/%E8%A8%AD%E8%A8%88%E6%94%AF%E6%8F%B4/%E6%87%89%E7%94%A8%E7%AD%86%E8%A8%98/%E9%80%9F%E6%9F%A5%E6%8C%87%E5%8D%97-%E5%A6%82%E4%BD%95%E6%AD%A3%E7%A2%BA%E5%9C%B0%E7%84%8A%E6%8E%A5%E6%99%B6%E7%89%87↗
- 射频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规格书,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uploadcdn.oneyac.com/attachments/files/brand_pdf/viiyong/29/6E/specsheet_V0R2B0201GQC500NAT.pdf↗
- 【干货】纳雷科技发布24GHz 雷达天线罩设计指南,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www.nanoradar.cn/Article/detail/id/575.html↗
- 天线罩结构的基础知识 - DigiKey.cn,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digikey.cn/zh/articles/basics-for-the-construction-of-a-radome↗
- 汽车| 应用案例,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plastics.toray/zh/applications/automotive/↗
- 毫米波雷达天线罩设计指南 - 德州仪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i.com.cn/cn/lit/an/zhcab94/zhcab94.pdf?HQS=corp-otpp-null-training_portal-bti-pp-21ic-cn↗
- 雷達天線罩的基本結構 - DigiKey,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digikey.tw/zh/articles/basics-for-the-construction-of-a-radome↗
- 什么是电子产品热管理? - Ansy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sys.com/zh-cn/simulation-topics/what-is-electronics-thermal-management↗
- 散热器设计基础:原理与最佳实践 - First Mold,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firstmold.com/zh/tips/heat-sink-design/↗
- 防尘和防水等级(IP 等级)指南| 三星电子CN,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samsung.com.cn/support/mobile-devices/ip-ratings-guide-for-samsung/↗
- GORE®防水防尘透气产品的防水透气膜技术:凭借出众防水性能为户外电子设备保驾护航,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gore.com.cn/solutions-waterproof-enclosures↗
- 3D 打印机的成本是多少? - Formlab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formlabs3d.cn/blog/how-to-calculate-3d-printer-cost/↗
- 在线3D打印服务| 获取即时报价| 快速直达 - RapidDirect,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rapiddirect.com/zh-CN/services/3d-printing/↗
- 透明树脂3D 打印指南 - Formlab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formlabs3d.cn/blog/3d-printing-transparent-parts-techniques-for-finishing-clear-resin/↗
- CN104625072A - 一种3d打印电磁线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04625072A/zh↗
- CNC 加工成本:节省成本的技巧和策略 - RapidDirect,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rapiddirect.com/zh-CN/blog/cnc-machining-cost-calculation/↗
- 嘉立创CNC-机加工_钣金加工_手板复模一站式加工服务-深圳嘉立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jlc-cnc.com/↗
- 毫米波雷达器件的放置和角度最佳实践 - 德州仪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i.com.cn/cn/lit/pdf/zhcac29↗
- 基于距离多普勒校正的fmcw sar成像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06019280A/zh↗
- 基于FMCW雷达的多维参数手势识别算法 - 电子与信息学报,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jeit.ac.cn/cn/article/doi/10.11999/JEIT180485?viewType=HTML↗
- 外源雷达空时联合恒虚警检测分析与实验,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radarst.cnjournals.com/html/2022/4/202204009.html↗
- 基于LFMCW 雷达多目标检测的CA-CFAR 改进算法,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researching.cn/ArticlePdf/m00002/2021/58/8/0815005.pdf↗
- 深度学习在雷达目标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radarst.cnjournals.com/html/2022/6/202206001.html↗
- 基于雷达信号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算法综述,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df.hanspub.org/jisp2025142_42670408.pdf↗
- 基于雷达信号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算法综述 - 汉斯出版社,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10102↗
- 如何处理激光雷达数据实现目标检测? | 虹科| 友思特机器视觉光电检测,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viewsitec.com/lidar/lidar-data-processing-for-object-detection/↗
- CN111830495A - 一种基于凸优化学习的机载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Google Patent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11830495A/zh↗
- (PDF)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72436873_xiandaileidaxinhaochulidejishuhefazhanqushi↗
- 动目标指示雷达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ilab-x.com/details/page?id=10688↗
- 评估分布式雷达架构的四个理由 - 恩智浦半导体,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nxp.com.cn/company/about-nxp/smarter-world-blog/BL-RADAR-ARCHITECTURES↗
- 适用于IWR6843 系列毫米波雷达SOC 的软件功耗优化示例 - 德州仪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i.com.cn/cn/lit/pdf/zhcabg8↗
- 开源、可重复使用的软件堆栈助力实现实时处理和CbM算法开发 - Analog Devices,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analog.com/cn/resources/technical-articles/open-source-reusable-software-stack.html↗
- 空中交通管制L 波段一次监视雷达测试方法 - 中国民用航空局,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www.caac.gov.cn/XXGK/XXGK/BZGF/HYBZ/201708/P020170804519721387012.pdf↗
-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物体与距离间的关系(Rev. A) - 德州仪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i.com.cn/cn/lit/pdf/zhcaaa4↗
- 1 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进行距离测量和速度检测的遥感设备,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410091640226898_1.pdf?1728489848000.pdf↗
- 测量激光雷达的角分辨率、竖直视场角的方法及测试装置,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11521994A/zh↗
- 风廓线雷达测风精度评估 - 中国气象局,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cma.gov.cn/en/SciandTech/201211/P020121107532320251401.pdf↗
- “天问一号”微波着陆雷达高收发隔离系统设计方法,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jnuaa.nuaa.edu.cn/njhkht/article/html/2021s1016↗
- 泰克汽车毫米波雷达测试解决方案,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ek.com.cn/-/media/china-marketing-documents/campaign/knowledge-planet/car-ethernet/tek-automotive-millimeter-wave-radar-test-solution_zh-sc.pdf↗
- 频谱分析仪(信号分析仪)-是德科技Keysight,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keysight.com.cn/cn/zh/products/spectrum-analyzers-signal-analyzers.html↗
- 虹科应用| 德思特毫米波汽车雷达测试应用指南 - 盖世汽车,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10/9I70364616C601.shtml↗
- FMCW激光雷达原型验证和测试- NI,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ni.com/zh-cn/solutions/transportation/adas-and-autonomous-driving-testing/adas-and-autonomous-driving-validation/prototyping-and-testing-fmcw-lidar.html↗
- 矢量网络分析仪 - 罗德与施瓦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rohde-schwarz.com.cn/products/test-and-measurement/network-analyzers_64043.html↗
- R&S®ZNA 矢量网络分析仪,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scdn.rohde-schwarz.com/ur/pws/dl_downloads/pdm/cl_brochures_and_datasheets/product_brochure/5215_4652_15/ZNA_bro_zh-CN_5215-4652-15_v0500.pdf↗
- E8707A雷达目标仿真器-雷达测试| Keysight - 是德科技,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keysight.com.cn/cn/zh/product/E8707A/radar-target-simulator.html↗
- 雷达| 是德科技,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keysight.com.cn/cn/zh/industries/aerospace-defense/radar.html↗
- 新一代毫米波雷达产品分享 - 恩智浦半导体,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nxp.com.cn/docs/zh/training-reference-material/TIP-WAVE-RADAR-2.pdf↗
- 毫米波雷达器件的放置和角度最佳实践 - 德州仪器,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ti.com.cn/document-viewer/cn/lit/html/ZHCAC29↗
- 无线局域网信道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6%97%A0%E7%BA%BF%E5%B1%80%E5%9F%9F%E7%BD%91%E4%BF%A1%E9%81%93%E5%88%97%E8%A1%A8↗
- Wi-Fi頻段使用及服務監理機制說明文件(草案),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3010/1166_27418_130103_1.doc↗
- 低功率射頻電機技術規範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16082/3441_2553_160826_1.pdf↗
- 台湾NCC认证,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www.cst-cb.com/cn_news/details-240.html↗
- 新版NCC低功率射頻器材技術規範之警語公告| SHARP Taiwan, 访问时间为 五月 29, 2025, https://tw.sharp/news/2022-01-26↗